Monday, September 3, 2012

香港的好出路

(刊於AM730201293)

自由行旅客「逼爆」香港、內地人與香港人爭醫院床位、住宅單位等問題成為社會焦點。但其實這些問題根本是「好」的問題——因為這代表香港服務業的質素信譽,對內地人有無可抗拒的吸引力。當全球都在憂慮需求不足、就業太少,我們的問題是無病呻吟。相比倫敦豪花近百億英鎊舉辦奧運,建設場館、大肆宣傳下仍落得旅客不足、市面冷清、酒店空空、裁員處處的下場,香港在過去20個月全球經濟泥足深陷下就業人口卻增加4%(即16萬份新工)、去年工資加幅更為超過先前10年總和的11%,實在令人羡慕。

當一間餐廳遠近馳名、門庭若市時,餐廳老闆會做甚麼?當然是擴充店舖規模、開多分店,把生意做大。同理,香港面對客源過多,自然不過的解決辦法便是把服務容量做大,容納更多顧客。可是,面對無窮機遇,香港竟然全沒反應:零售總額過去2年及5年分別升了5成和9成,但零售空間卻只微增1%3%,更沒有任何議員、傳媒、局長提出要增建商場、酒店,反而把議題「毒瘤化」(turning opportunities into cancers) ,加鹽加醋、混淆視聽,將正面的機遇扭曲為種種負面保港現象。


香港閉關自守、只服務自己顧客,是否可行?正如上週五所述,香港沒有天然資源、也再沒有工業,卻每天入口水、電、各種消費品自用,我們支付這龐大入口賬的方法便是「服務出口」,亦則入口顧客。換言之,香港要創造經濟增長、支撐香港人豐盛的物質生活,引入更多旅客來港消費是最易的出路,否則便如四個人困在房中打麻雀,只服務自己人,不出數天,便會因斷水斷糧餓死。

若我們正視這些機遇,因應需求增建商場、酒店等硬件,便可賦予香港八十後教育水平最高一代大展拳腳的機會——我們的醫科畢業生將可為更多病人診症,酒店管理畢業生將可服務更多新旅客,市場學畢業生也將有更多新商場可讓他們各師各法爭奪顧客……人人都有發揮的空間。

再如上週五所述,為香港再照一照鏡:香港勞動人口中曾受高等教育比例僅27%,遠低於英國的37%、新加坡的38%和紐約的58%,換言之,香港要將比例增加4成才能趕上星洲及英國水平,要追上紐約更須增加逾倍。另一方面,回歸以來入口了80萬大多為低技術的新移民,勞動競爭力本應遠遠落後於人;幸好在黃金五年中大量零售、酒店、旅遊等服務行業的機遇湧入,而它們大部分職位並不要求高學歷。面對這個讓基層安居樂業、向上流動,使整個社會更公平和諧的最佳良方,我們豈有不採納之理?難道我們要捨易取難,把一眾50多歲的中年低技術人口送回大學校園惡補競爭力?

很多人擔心隨著內地旅客源源不絕來港,香港會變得「大陸化」,但事實其實剛剛相反:內地人因為香港的優質服務、自由安定才被吸引來港,他們自然會把在香港學到的價值觀帶回內地。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下,內地自然會受香港的文化、價值觀影響。換言之,要使內地進步、開放,出人意料的最有效方法其實正是讓更多內地人來港觀光,開闊視野!

現時廣東道已擠得差不多要成為行人專用區,甚至不少女士投訴路人把她們的名貴手袋壓扁,假若我們任由容量不足把我們舉世稱羨的龐大客源趕走,無疑是「暴殄天物」——家慈在我年幼時也有教導要珍惜食物,吃飯一粒不剩,如今在全球需求不足,經濟面臨「餓死」之時,我們豈可如此浪費?

擺在香港眼前的選擇可謂黑白分明,只要把服務業硬件做大,興建更多商場、酒店,讓來自世界各地以及本土顧客享用我們世界級的服務,使長者儲蓄不致讓通脹蠶食、八九十後有表現舞台;低學歷勞動人口有上流機會,改善收入分布、甚至把香港的普世信念出口到內地,推動內地價值系統發展。如此百利而無一害的抉擇,我相信,你一定識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