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香港被機會「入樽」!?

(刊於AM7302012924)

黃金五年中香港面對的是兩極化出路——把握機會加緊建設,可躍升為與倫敦、紐約齊名的國際都會;機會把握不好,則會與威尼斯一樣被歷史遺忘。我們現時卻被困硬件樽頸之中,不但影響香港向上躍升能力,更直接影響每個香港人能否安居樂業,甚至安享晚年!

在「西向東移」和「北向南移」經濟大勢下,中外企業紛紛進駐香港設立亞洲總部,但近年本港寫字樓新供應少之又少,結果插針不下、租金高企,中環甲級寫字樓每月呎租動輒150元,冠絕全球———試設想一位高級行政秘書,工作空間200呎;現時高昂呎租下,她的「佔地」便每月耗費3萬元租金,可能比她的月薪還高!若我是老闆,便會把職位遷至新加坡,照樣能替我準備會議、編排行程,卻可為公司節省7成租金支出 (星洲近年積極拓展商業區,寫字樓每月呎租保持在50港元低水平)!就這樣,數十萬優質中產及大學生職位 (相當於我們逾20年大學畢業生總數) 不斷流失至亞洲對手,難怪基層、中產、年青人皆面對上流機會不足困境!


「北向南移」為港引入大量外來顧客,商場、店舖等零售硬件便更為短缺,對市民生活影響亦更直接。過去5年香港零售總額增加近9成,各方對此卻如同「房間中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的明顯趨勢視而不見,零售空間同期僅增加3%!惡果隨街可見——市區餐廳長期爆滿、北區鬧奶粉荒,領匯租金飆升亦是由此而起。天價舖租不僅消滅老牌小店、使金鐘廊將變成「金錶廊」,更衍生每年高達4-7%的通脹。這意味公公婆婆們的積蓄將在黃金五年被通脹吞噬3成!假若歷經兩次大戰、為港發展開山劈石的「最偉大一代」,年屆古稀竟因要糊口而重投職場,才是社會最大的不公義!全球垂涎的需求、增長機遇,卻因我們慣常的「大市場、盲政府」處理手法,結果這些好機會反而把香港擠進樽頸,老中青三代香港人均深受其害。


近月來社會多了土地供應問題的討論,但焦點仍放在住宅供應:前特首的施政報告在居屋計劃上著墨甚多,商場、酒店卻隻字不提;今年賣地表上,住宅用地仍佔大多數,大型商場用地一幅也沒有。其實,房屋只佔香港硬件問題一小部分——回顧2011年各種物業租金走勢,酒店房租升了4成,現為97年的2.5倍;商舖租金升逾3成、寫字樓租金升近2成,均達97年的2倍;相較住宅租金同期升了8%,才剛剛升越97年水平。租金走勢是硬件供求狀況的客觀指標,因此香港物業應以酒店最為短缺,商舖、寫字樓次之,最後才是住宅。可是上任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常以社會中最大聲的意見而非實質數據作為施政依歸。我有信心這屆政府會以更客觀的角度制訂政策——回應范太的提點,我們會以極之積極的方法處理以往做漏了的課題。


樂業為安居之本——住屋固然關係到每個香港人的生活,但亦要有長期穩定收入支持生活質素。我們在增加房屋供應時,更要對症下藥大量增加商業硬件供應,使香港人能安居之餘,更能樂業,創造一個更繁盛、更均富、更和諧的社會。面對目下樽頸困局,大量趕建硬件、加快發展是香港唯一出路,大家在討論新界東北開發、填海等關係香港未來發展的議題時,必定要緊記這一事實。

1 comment:

  1. 講咗咁多癈話,那麼到底甚麼時候會起航天城呢?閣下己表示這是熟地,可隨時動工,機管局又完全在政府手裏,根據閣下的計算,錢完全不是問題。換言之,這件事完全是政府可控的範圍,那麼為甚麼不做呢?是否因為地產商恐怕這個航天城競爭力太強(因有機鐡,25分鐘出到中環。)而反對呢?還是因為機管局主席許生不願做?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望能賜教。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