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7, 2015

邁步一人一票 豈是爛橙?

(刊於2015年4月27日的經濟日報)

政府日前公布政改方案,一如所料,各方繼續「企硬」,各自表述。

(一)「國際標準」﹕成功之路向來獨特、無法複製;拾人牙慧,不切實際

其中,反對者指普選方案並不符合「國際標準」,堅決反對。但筆者希望提供一些較廣闊的角度,說明成功的路——就像很多香港及外面的成功故事,都是獨特、史無前例而沒有跟國際「指示牌」而行出來的。

港星成功之路 非國際標準

新加坡便是一例。上月,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與世長辭。一代歷史巨人殞落,令人惋惜之餘,作為亞洲人,我們亦為這位難得的領袖而驕傲。

新加坡今天的成就毋庸置疑。然而,李光耀先生的「威權統治」,打壓政敵,亦限制表達自由。但如果李先生今天仍健在並年輕30年,讓新加坡人投票,筆者相信9成以上的人都會支持他再做總理。有泛民議員指「西方民主就是自由、文明、公平」——新加坡絕非西方民主制度的典範,但人民生活水平,包括居者有其屋,比其民選鄰居如印度、印尼、菲律賓都高。做實事,為民生,最終得全民最深刻認同及欽佩,是否只有所謂「國際標準」的路才做得到?是否只有信某些議員的一套普選理論和道路才可上天堂?這聽起來又是否有點原教旨主義的信仰或法西斯主義?

李先生逝世也在港掀起一陣抑己揚人之風。多有論者比較星港成就,慨歎香港近年遠遠落後。一時間,似乎港人巴不得李光耀是香港「國父」。但其實從無到有、到好、到最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故事,我們實倍數拋離新加坡﹗

1940年代末,香港剛捱過二次大戰和國共內戰。當時,香港近100%的經濟和就業都靠轉口(entrepot)貿易,偏偏,甫踏入50年代便爆發韓戰,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香港無船出、無船入,等於令全民失業。當時英國飽受二戰之苦,百廢待舉,遑論救濟小小殖民地香港。

港人逆境轉型 影響全國

山窮水盡疑無路,但港人憑着智慧和靈活的努力不懈獅子山精神,轉型輕工業。到80年代,彈丸之地的香港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地,同時亦造就了廣東省的工業崛起,令廣東省成為最外向、出口最多、最富有的省份,也造就深圳經濟特區。

新加坡影響到的主要只有新加坡,但香港不理任何掣肘逆境,不但影響自己,更影響全省全國。由1911年的辛亥革命起,香港這條獨特的成功路上,已走了超過100年﹗

新加坡捱過二戰,靠有如李光耀先生有頭腦、有遠見、有策略的精英,帶領國民前進;但香港捱過二戰、內戰、韓戰的三戰之苦,一直都是自己鋪自己的路,不用依賴港督的英明領導;如果新加坡有一個李光耀,香港就有700萬個小小李光耀,即使英治時沒有選舉制度,自己也能自動走位!

當年香港連唯一生計都被扼殺,無路可走之時,港人把100%的維生技能轉型,到成為世界第一,走出自己的路;相比下今天的政改方案相當寬鬆,到處都是可以走的路,只要我們能走出第一步,定可像當年轉型般走出成功的政改路。

執着陰謀論 忽視新方案

所以泛民議員立場之強硬實在令人費解。其中有召集人指,政改乃「有毒麵包」,多肚餓都萬不能吃;更有人說方案「袋一日都不可以」。但這塊麵包到底何毒之有?例如,入閘門檻只需120票,比某些民間方案如持平的18學者提倡的八分之一還低,而提委會有些泛民界別如教育界已有60票。可見不論政見,有志參選之士實在不難湊夠入閘票數。

正如陳弘毅教授所言,現時1,200名選委同時具備「提名」及「選舉」權,如今政改方案把選舉權下放至廣大市民,民主成分必定比現在高;再者,當500萬選民都有權投票,參選人不可能只關注提委意願,亦必須直接爭取基層、中產、勞工、商業、教育等所有界別的支持。泛民議員空佔道德高地,但卻說不出方案相比現時制度,為何不是進步,反而還是害死港人的毒包,實難令人信服。

(二)國家欺騙港人?陰謀論站不住腳

講到底,反對政改者仍是太執着於陰謀論,不相信國家,也不相信港人。但正如本欄早前所述,再過10年,本港經濟只佔中國的0.5%,是「零頭中的零頭」,國家可以對香港的最大傷害,就是壓根兒不理會香港,香港便會自動變得無關痛癢(pale into insignificance),自生自滅。相反,有利香港的「滬港通」,帶動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市值股市、一周一行,以及眼前寬鬆的政改方案,便是國家對香港不存壞心的證明。

面向群眾 提委難逆民意

中港兩地過去都是命運共同體,過去一世紀是,未來更加會是。香港一直都是中國最開放城市,由國父孫中山把香港作為革命基地起,所有現代中國的重大變化,由金融、教育,以至文化(如饒宗頤先生)、藝術,香港都是前鋒。除非我們現在自行決定這173年的璀璨發展止步於此,否則隨着中國繼續改革,經濟漸趨自由、政府日益廉潔,定會有更多人希望到最好的城市經商、進修、定居、成家立室。這對中港兩地都是好事。

(三)政改方案增公眾參與:對港人要有信心

泛民議員的最大反對,是提委大都屬建制派,參選人出閘全由中央說了算。但如今方案下,入閘後參選人需要在辯論中對公眾表述其理念、政綱,傳媒和學術機構亦會進行滾動民調,公眾對不同參選人的喜好支持必定彰顯人前,對提委們必定是個重要參考;深得市民支持的參選人無法出閘,帶來的政治震盪可以相當龐大。尤其是出閘投票乃多輪暗票制,提委要投票反映民意沒有政治壓力。

事實勝於雄辯。上一屆特首選舉雖然只得1,200名選委投票,但公眾看法對選情影響依然表露無遺。當時,人人都覺得唐英年先生是中央「欽點」人物,何來有人支持「一個朋友都無」、不「埋堆」但做實事的CY,而不是笑容可掬、人緣甚好的唐唐?但後來「僭建事件」曝光,公眾和傳媒似乎真的影響了選委的投票意向及最終結果。

拒硬啃 可投白票表意願

要說1,200名選委都是沒有誠信(integrity)、只執行指示的「投票機器」,實在不甚公平。若選舉真的早已內定,公眾意見真的沒有意義,那為甚麼唐先生要冒被人指控洩露行會機密,都要披露對手說過「要出動坦克車」之言?梁振英先生以約700票當選,唐先生得約300票,並有近150票廢票——如此分布正好顯示,即使在所謂「小圈子選舉」中,依然存在公正、以事論事的投票決定。如果上次選舉都有如此變數,政改後更開放的選舉,只有更大變數。我們絕對應該相信香港一直完善的言論和新聞自由,在實行普選後對選情的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

退一步講,若選民真的不滿提委推薦的所謂「爛橙」,他們大可如林鄭司長所言投下白票,絕不是「硬啃」、沒選擇。這無論對於提委、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是極尷尬的政治壓力;相比現時,選民多了一個正當、合法、可量化的方法表達對政府的意願,若還硬要說不是民主進步,議員不但欺騙自己,更是欺騙港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