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0, 2015

慢牛、義烏、我們的普選路(一)

(刊於2015年4月20日的AM730)

本周名副其實「風雲變色」,各位除了要帶傘防風擋雨,還要密切注意中證監為了維持「慢牛」健康發展,周五出招、周六澄清、周日降準所帶來的股市震盪。同時,政府亦會於周三提交2017政改方案,政局動盪在所難免。


香港黃金五十向來以客觀事實為依歸,不是要說服(convert)讀者支持甚麼政治理念。只是希望各位為政改打架之前,可以全觀(holistic)地看香港議題。在未來幾周,我們會用客觀事實,為大家化解成見、解開心結,用平常心作重大抉擇。

筆者非政治專家,但觀察自雨傘運動以來的政治討論日久,各黨派「企硬」、「嗌交」,社會的確少了客觀思辯。同時也不難理解,在人人都忙、分秒必爭的香港,加上媒體渲染,政改常用的「循序漸進」,很自然會立即勾起抗拒;而對於不明白中港兩地其實是個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的人而言,政改常用的「一國」,更會覺得難以接受。不過,很多事情乍看之下未必順眼,事實上卻會令人喜出望外。正如當大家首次見到來自蘇格蘭、看起來有點「老餅」、「過時」的Susan Boyle唱I dreamed a dream,都未必會想到她擁有天籟之音,震撼人心、賺人熱淚。

歸根究柢,港人不懈工作、努力養家,為的都是共同創建及維繫一個更好的文明社會。具體而言,這應包括(一)老有所依、弱有所靠、傷有所救、殘有所助;(二)下一代過得比自己一代好。

雨傘運動充分反映了特別是年輕人對追求某一種普選制度的激情和理想。筆者絕對支持普選,因為一個文明社會,人民應可任免政府。不過環顧很多有普選的國家,都不見得一定是文明社會。例如印度普選歷史逾60年,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連公共衛生、女性尊嚴等都強差人意;歐洲青年失業率高達22%,幾可肯定年輕人會過得比父母一代差;至於Land of the Free美國,由於選舉入場費用太高,長期只有兩黨角力。到最新一屆大選,甚至可能有第三個布殊,與第二個克林頓對壘。美國中產實質收入20多年原地踏步,貧富懸殊又是歷史新高;這不禁令人疑問,在最需要深層次改革時,3億人口的美國,其選舉制度只能「翻兜」三兩個政客,是否公平、公正、公開?如此結果,又會否把American dream變成美國惡夢?普選是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單靠普選並不能創出文明社會。當A(文明社會)必定推出B(一定有普選),但B(普選)卻不能推出A(未必創出文明社會),那B便是A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condition)。正如花朵需要陽光、水份、肥料,缺少任何一樣,多優良的品種都會枯萎。

選舉制度只是文明社會大圖畫(big picture)的其中一個格子(pixel),當中還包括繁榮經濟、優良教育、推己及人、向好向善之心等。筆者相信,所有真心為香港好的人,都應客觀務實地審視現況,不要在政治格子中打生打死,別讓空泛口號佔據公共討論,令香港裹足不前,無法創建文明社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