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2

新年願望:政府幫香港追回未來!


(刊於AM730201212月31)

上周談到政府應盡快善用黃金五年賜予我們的充足公共資金,牽頭投資香港的服務業軟、硬件容量,盡快追回過去十五年的投資不足(underinvestment),把握只遇下兩年的黃金五年。那到底我們政府有多少錢?

截至年中,庫房中無需用作捍衛聯匯的財政儲備達6,700億,假如加上過去五年「派糖」的2,000億,以及預期黃金五年最後兩年的財政盈餘,政府這幾年間總儲備隨時高達9,500億。若大家還在數1,000億有多少個零,筆者嘗試幫助各位理解這天文數字到底有多大:2001/02至2003/04年間香港錄得史上最嚴重達1,650億的財政赤字,亦是對我們經濟最大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與目下黃金五年盛世實有雲泥之別——樓價由97年高峰大跌七成、銀行體系嚴重過度借貸 (貸存比例(loan-to-deposit ratio)在1997/98年泡沫爆破時高達150%,相比今天不到70%) 、通縮6%(相比今天4%至7%通脹)、失業率高見8%(相比今天全民就業水平的3.4%),與今天歐美不遑多讓。

換句話說,9,500億儲備可以抵禦至少六次香港近代經濟史上最嚴重的危機,如此嚴謹壓力測試可謂一絲不苟。未雨綢繆固然無可厚非,但杞人憂天則未免矯枉過正。畢竟「挪亞方舟式」的洪水不算十分常見。

但庫房充盈絕非等於要盲目派錢!假如「派糖」真的能紓緩香港服務業軟、硬件容量雙樽頸,那連續派了五年理應早見成效,今天實在切忌重蹈覆轍。既然過去十多年投資不足,今天我們既有資金、又有市場需求,實沒有絲毫空間再把公帑白白派出,而是要作出矯正和補償投資(remedial investment)。過去五年我們已「派糖」2,000億,足以支付政府半年開支,也就是已派走30間科大或瑪麗醫院——這不禁令人思量,派去的錢,是不是其實可以在這幾年間換回新醫院、醫生以縮短公立醫院新症輪候時間?或者新的大學宿位,讓住處較遠離校舍的年輕學子,不必每天長途跋涉上學?又或者更新型號的環保巴士,讓在市區上班的打工仔,不用捱路邊的廢氣?

香港過去的投資不足與今天潛質之優厚,好比一個小孩在小學時父母沒有投放資源栽培,到中學時才發現他天資聰穎,潛能無限,當然應加緊培訓才是。同樣道理,既然黃金五年財予香港騰飛契機,我們理應大力投資,補償過往不足,追回香港人應有的未來!

否則,容量不足只會繼續加劇揮之不去的結構性通脹,連續數年4%至7%可輕易蠶食退休長者積蓄三分一——要我們最偉大的第一代香港人拾荒度日而不能頤養天年,才是最大的不公義! 

最後,我希望借回歸前財政司麥高樂(Sir Nathaniel Macleod)於1993/94年預算案發言,予大家思量一下公共財政的應有方針:「我相信本港市民寧願享有更佳的醫院、學校和社會服務,藉此分享本港經濟繁榮的成果,也不願見到儲備不斷增加,以致超越審慎的水平,變為可笑的吝嗇。」我相信,這也是全港市民的新年願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