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4, 2012

曼盛曼衰—Manchester啟示錄


(刊於AM730201212月14)

近月英超最精采球賽必定是曼市打吡——曼徹斯特雙雄位居英超前兩名,搶盡一眾倫敦球會如阿仙奴、車路士等的鋒頭。很不幸,這是唯一「曼盛」之處,餘下的便是「曼衰」——曼城現今人口比80年代少6%,失業率達13%,遠高於英國平均;傳統富人區Altrincham大街商舖空置率竟達3成,為全國之最!300萬人的都會只有兩間米芝蓮食府,與香港的61間比較相形見絀。香港黃金五年面對的是兩極化結局 (binary outcome),不能躍升國際都會,勢將長期衰落被歷史遺忘;曼城正是一個偉大城市衰落的例證。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英國發源,為人類社會、科技現代化拉開序幕,也令英國崛起成全球第一霸權。而支撐英國工業、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兩個城市,正是英格蘭西北的曼城和利物浦 (Liverpool)。19世紀初,利物浦海港貿易總量佔全球40%;曼城生產全球超過3成棉花,更有 “Cottonpolis” 美稱;世界第一條城際鐵路也在1830年於曼城和利物浦間建成。兩城雄厚經濟實力支撐了大英帝國擴張——利物浦製造的軍艦,率領英軍戰勝中國,迫使清廷在1842年割讓香港;英國積極擴張與清朝的閉關自守,一盛一衰在鴉片戰爭中表露無遺。兩城生產的英國商品也攻陷了環球市場,令大英文化影響全世界。

當年的曼城可算是19世紀的國際都會,匯聚世界最頂尖科技、思想、人才——不僅歐洲各國工人前來尋找機會,學者也紛紛到來觀摩,使各種現代化思想萌芽:自由貿易、廢除保護主義的 ”Manchester School” 出現,孕育了全英規模最大的曼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和25個諾貝爾得獎者,電腦科學之父Turing和分裂原子第一人Rutherford等偉人;連馬克思也在曼城工廠區中體會到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的苦況,啟發他寫成鉅著「資本論」(Das Kapital)。

曼城以紡織為主的工業締造興盛一世紀之際,來自海外的競爭為曼城敲響了警號——二戰後英國第一大殖民地印度漸以廉價勞工吸引大量紡織廠進駐,曼城競爭力不再。在戰後逐漸以服務、金融主導的全球經濟大勢下,沉醉於工業皇者地位的曼城未能跟上時代轉型,結果服務業中心、國際都會地位被倫敦取代,曼城自此一蹶不振,連我當年就讀商科名列前茅的曼大,今天排名也大不如前。如今提起曼徹斯特,想起的只剩足球。

回望亞洲,現在我們面對的不再是工業革命,而是迅速現代化下衍生的服務業革命!黃金五年的第三年步入倒數,我們卻仍迷失方向,蹉跎歲月。曼城經驗說明,好景可以不常,在環球經濟大勢劇變下,一個繁盛的地方仍需不斷創新、利用其領先優勢和口碑勇於轉型和造大,才可持續輝煌;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只會一瞬間沒落,被對手取代。機會不等人,不等曼城,也不會等香港,一旦錯失便恨錯難返——我絕不希望港人白白讓黃金五年機遇流失,像曼城般成為明日黃花。我們讀書最多後生一代的未來被新加坡、上海、前海搶走。而香港亦將繼曼城步入長期人口收縮——後生仔要移民,而我們要抛棄170年血汗成就的光輝,又一次淪爲經濟難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