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 2012

頭號熟客,最差待遇?

(刊於AM730201212月3)

上周談過中港經濟自由流動之重要性。其實為何在中國高速發展30年、經濟步向現代化之際,內地旅客、企業仍如此依賴香港服務業?原因離不開香港與內地服務業水平的巨大差距——興建全球最長大橋、一二三環公路對財雄勢大的中國可能易如反掌,但建立軟件制度和優良服務態度,以至保障生命的食物安全課題,卻是比興建硬件困難百倍!

香港服務業佔GDP高達93%,全球首屈一指,當中更以中小企和水準極高的跨國企業主導——在激烈競爭下,香港各種服務業大小提供者均力求創新、追求完美,也間接衍生香港各種優質服務在各區均星羅棋布的高度便利——由於每區的便利度也大同小異,上水居民甚少在假日到元朗遊覽購物;中港之間則不同,中國的服務業密度僅43%,與香港有雲泥之別;即使上海、廣州等國內一級大都會,服務佔GDP也只約60%。在一個每10個人有9個皆從事服務業的地方,對服務業的要求自然比一個50%人口是工人農民的地方苛刻——因為大部分顧客自己也是服務從業員!佔全國商品出口四成、仍是遍地工廠的廣東,居民對美食、酒店、零售,甚至醫療、環保的要求自然不及自己每天提供優質服務的香港市民。

更甚的是,香港一直以金融、醫療、高端零售等誠信產業掛帥,國際間法制信譽一等一,內地十大珠寶商仍有7間為港商便是力證。而內地則在誠信、營商手法等仍尚有不少改善空間。所以,它們與香港在購物、飲食,以至金融、醫療等服務業的面貌仍有很大分別,香港無論在質、量皆遙遙領先!這解釋了為何內地人對港服務需求在近年湧現——兩地的「水位」相差太遠,才導致如此「洪水」!

中港經濟自由化另一關鍵便是基建的大量投放——看看670億的廣深港高鐵和470億的港珠澳大橋,環顧全球,並沒有任何一個「過了發育期」的已發展大都會,會投放如此巨額資源在基建上,恍如一個50歲中年人仍每餐吃4碗飯快高長大一樣!兩項基建有如兩條大動脈一樣,從珠三角各大城市直通香港的核心地帶。大家可能仍未想像得到廣州人乘高鐵只需48分鐘便能直達尖沙咀,甚至比香港至澳門船程還短;珠三角西部居民亦只需30分鐘便能經港珠澳大橋抵港!屆時香港一小時車程覆蓋的便不再只是700萬的香港人,而是全國GDP最高,最開放、最外向的廣東省1億人口!接通兩條大動脈的珠三角和香港簡直像有兩個心臟(但沒吃禁藥)的岩士唐(Lance Armstrong)一樣,在國際競爭上一副冠軍相!

回顧香港百多年服務各國人民的歷史,中國內地——尤其是珠三角——肯定是我們「頭號熟客」!那麼,為何頭號熟客,卻得到我們最差待遇,甚至想除之而後快?香港乃依賴服務出口,亦即「顧客入口」的細小經濟體,閉關鎖港、「塘水滾塘魚」,最終池塘只會剩下乾枯鹹魚;唯有把香港服務業的餅造大,開放予世界各方「大魚」——包括內地顧客來港光顧,方為社會繁榮、均富、人性化發展之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