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7, 2012

威尼斯:「香港,不要走我的舊路!」

(刊於AM730201212月17)

今天繼續講講世界歷史。筆者過去時常提到,若香港不抓緊躍升國際都會的黃金契機,便會衰落成像威尼斯般的明日黃花。那到底威尼斯是如何由盛轉衰?

威尼斯在9世紀前本來只是一個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小小海軍據點;基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歐洲大陸只一海峽之隔)和與帝國首都的距離,威尼斯在「山高皇帝遠」下逐漸取得自治權,其後更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地邦」。威尼斯在12世紀佔據現今克羅地亞所在的Dalmatia海岸、消滅海盜威脅,並與列強訂下貿易協議後,逐漸壟斷全球貿易,成為地中海最富裕的城邦。威尼斯的繁榮並非建基於對任何思想、宗教、政治的追求,而是務實、開放的作風和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不論回教徒或羅馬教廷,只要能互惠互利便可合作;出兵佔領一眾地中海島嶼也不是為了像十字軍、英法戰爭般為了宗教或種族的榮譽,而是純粹的商業考慮;甚至在歐洲陷入宗教狂熱之時,威尼斯卻沒有任何一人因「異教徒」罪名被處死。故此,威尼斯不僅財富匯聚,亦因其思想、宗教自由度成為歐洲知識之都——在15世紀末,威尼斯已成為全球印刷書刊最多之地。

如此中世紀樂土,為何在16世紀起步向衰落?原因當然很多,但根源卻只一個——閉關自守。首先,葡國探險家發現新的貿易航道,打破了威尼斯的壟斷地位,威尼斯卻以保護主義面對激烈競爭,向海外商人徵稅,埋下閉關種子。在軍事方面,威尼斯被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和歐洲列強東西圍剿,但敗仗卻非致命——為籌募軍費,威尼斯政府出現「以錢買官位」作風,財富、權力逐漸集中在幾個望族手中,城邦的領導開始變得短視、僵化,以保障既得利益為施政目標,失去了一貫的遠見和宏大志向。結果,威尼斯陷入數百年的長期衰落,時至今日,我們只能從歷史建築中懷緬威尼斯的昔日光輝。我日前在BBC Knowledge Channel中得知現時威尼斯約900名運河船夫中,只有兩名為女性,她們更受盡排擠。這是威尼斯固步自封、跟不上時代轉變的現代寫照。

威尼斯的故事是否有點似曾相識?香港和威尼斯同樣靠貿易起家,我們引以為傲的「獅子山下」精神其實和威尼斯人當年的特質十分相近:靈活變通、開放務實、積極尋找機會,實際做事多於空想。令我憂慮的是,近十多年的香港似乎也像盛極而衰的威尼斯般,步入固步自封的困局(儘管背景非常不同)——迷失方向、「講多過做」,社會彷彿失去了創新求變的活力和決心,面對強勁對手的競爭猶如懵然不覺。猶幸,黃金五年內機遇、需求源源不絕,給予香港再次騰飛的契機。但黃金五年只剩兩年,社會各方一定要認清香港的龐大潛能和被對手取代的確切威脅,帶領香港朝正確方向重新出發——否則,我們雖然不像威尼斯般面臨被海水淹沒的「末日危機」,但香港170年的輝煌歷史同樣會以窮途末路作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