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1, 2013

「同理講心」(二):八十後,黃金五十年靠晒你啦!(上)

(刊於AM73020131月11)

八、九十後近年常常成為媒體焦點。社會對這代在較富裕環境中長大的年輕人有褒有貶,我則認為他們雖因成長背景而有一些長輩可能看不順眼的特性,但若他們能和上兩代的老人、中坑們有更多溝通、合作、互相學習的話,定能發揮本身的潛能,創造屬於他們、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黃金50年!

八、九十後成長在電腦科技急速進步的 “Technology boom”,對他們有極大影響。在資訊世代(Information Age),「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再適用,而是「家有一『腦』,勝過多『老』」——只要“Google”一下,即可獲得無窮資訊,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

資訊垂手可得,卻培養了年輕學子一種「資訊即食」的態度——網上資訊當成自己的知識,卻沒深入思考來龍去脈和真確性;copy and paste便可寫出洋洋數千字論文,但搬字過紙難免有消化不足的問題,結果被教授質疑時不懂解釋乃家常便飯。相比之下,中坑求學的年代則要讀過很多書、在很多不眠之夜中費煞思量,才寫出一篇論文!我認識一位大半生作育英才的九十多歲華仁神父,親身教過香港老中青三代,也有以下觀察:「要現今的孩子細心想想問題時,他們第一反應總是『答案是甚麼』,沒耐性思考,甚麼也要『即刻』!」

這也是現今香港社會即食文化的寫照——凡事追求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戀愛、工作、興趣通通即興,求快求刺激,想做就做,不需作長遠投資——當年我們父母每家生了6條化骨龍、為他們供書教學,付出大量心機、資源,還不保證有回報;我一位年輕朋友正好道出反映現代香港家庭觀精粹的見解:「梗係唔生仔啦,生咗舊叉燒點算!」結果她與丈夫只鍾情養最忠心、「心機投資」回報最快的狗兒,每周「一家三口」遠足為樂。由此看來,香港金融市場「窩輪」(warrant)成交量全球第一便不足為奇了。但即興的婚姻、事業欠缺腦筋、感情、汗水的投資,結果當然只得片面的收穫。香港價值從來不是one-night stand、one-month job,而是要全心全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做好一件事!

除了這種即興文化外,年輕人另一大問題是社會參與度低,普遍不關心新聞、政治。搞社運、上街示威抗爭的可能多是八十後,但數據顯示他們其實只屬少數——18至30歲的市民中,只有三分之一有在立法會選舉投票。中坑一代要交棒給八十後,讓他們肩負帶頭建港的重任,似乎還需時間和耐性,待年輕人培養足夠的社會責任心才能做到。

各位讀者別誤會﹗雖然我今天好像數盡八十後的不是,但他們始終是香港最「窩心」的一代——上兩代人傾盡心血培育,而香港的未來又是靠他們「食胡」。當然,八十後仍需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包括前人排除萬難的成功故事,才可更全面了解他們未來應為香港做些甚麼;但我依然堅信我們可創造黃金五十年的最關鍵一代仍是八十後,他們很多特質和長處均令我充滿信心!想知道年輕一代如何令香港變得更美好?且看下回分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