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0, 2013

發展 = 我們的理想社區!

(刊於AM73020136月10)

今天繼續我們HKGolden50的80後分享環節!這次出場的是我們的大學辯論隊隊長WIlliam。能言善辯、兼任我們「中文顧問」的他是個地地道道 土生土長的「荃灣人」,自出生以來二十多年一直在荃灣居住、上學;這個「全港最舊新市鎮」近年日新月異的變遷,令他這位老街坊對發展兩字別有一番體會。

「我在荃灣出生,幼稚園、小學、中學都在荃灣,在這個新界第一個衛星市鎮住了二十多年。

猶記得中三、四時,每天一放學便換上白飯魚到學校旁的街場踢足球。那時的球場還是凹凸不平、遍地沙石的石屎地,所以幾乎只要有幾年『征戰沙場』經驗的同 學,身上總會留低幾處『戰績』——我也不例外,到今天在手掌和膝上的疤痕仍清晰可見——這些是我們學生時代的共同印記,絕對是『集體回憶』之一。

幾年後球場翻新,令我們一整個暑假沒有了踢足球的地方。工程後球場換上了新的綠色塗層,相比以前地面平滑,減少球場使用者受傷的機會。陪著自己長大的球場 面目全非,但我估計曾在石屎地踢足球的師兄弟們,應該不曾因為某年某個暑假要另覓場地,又或者『集體回憶』不見了,而認為球場不應進行翻新。

除了『守護集體回憶』,近年社會反對發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港人不能從發展受益——新樓『豪宅化』,只有內地人才買得起;新的大型商場一概給品牌時裝、珠寶鐘錶店佔據,也只是服務內地旅客……

荃灣近年的變化應該可以令人反思一下這個觀點。荃灣碼頭一帶十年前仍是人跡罕至,今天幾個大型商場、酒店拔地而起,新的荃灣公園每個周日都熱鬧非常,人仔 狗仔一樣高興。雖然荃灣今天仍未是旅遊區,卻因黃金五年訪港旅遊業蓬勃發展,市區的商場、街舖供不應求,一些以前荃灣人必須過海才光顧到的餐館、商店,今 天都到了荃灣落戶——當然,作為一個荃灣老街坊,市中心food court 『25蚊飯』的消失,我也親身見證;但我相信正本清源的方法理應是更多的商場、舖位的供應,以求魚與熊掌兼得,而絕非閉關鎖港。試想,假如一間店舖遠近馳 名,即使大排長龍,你都慕名光顧,但店舖老闆卻出來喝罵在門外排隊的顧客離開,你又有何感想?

同樣地,我絕不贊同香港任何一個海灣、一座山脈屬於某一群人。香港的寸山尺海理應屬於全香港——假如移山填海能換來更多的住宅、醫院、校舍以至商場、寫字 樓,我會願意放棄享受某些景色的機會,甚至『集體回憶』的消失。我相信,20萬正輪候上公屋的家庭、未來20年增加一百萬長者所需的醫院、八九十後事業發 展、成家立室所需的住屋、商場、寫字樓等等,毫無疑問應凌駕於部分人暫時的享受或方便。

集體回憶不需任何可見的憑證,都可以在心裡歷久常新,但一個個要靠發展解決的社會問題卻不會自動消失﹗發展必然帶來改變,亦會牽涉到一些選擇。但我希望大家能夠無私一點、積極一點,為更大的香港、更多的香港人作對的選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