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9, 2015

新年願望 港人「知」港!(二)

(刊於2015年1月19日的AM730)

我相信一人一票,也熱切期待幾天前才慶祝了17歲生日的長女,在2017年已領取成人身份證及入大學時可以和我一起選香港領袖。溫故知新,回想我讀大學時,政治學教授第一課便指出民主是the balance between majority and minority rights(平衡多數與少數權益的方法),不只是一人一票,也不是多數(majority)與少數(minority)的問題,最重點是「平衡」。若只是多數決定(majority rule),那便很容易出現民粹主義,小眾便會被大蝦細,宗教、種族、性傾向歧視都可合法進行;若果是少數決定(minority rule),則社會會偏袒少數議題及利益。試想今天香港只由一撮青年或老年管治,會變成怎樣?由此可見,民主制度不應有絕對或國際標準,要達致平衡,肯定是藝術而非科學(例如某個神奇百分比)。我相信基本法強調政制「均衡參與」,也為這個平衡,但似乎香港社會對均衡參與的討論和認知都非常不足。

我絕對支持政改。以騎單車比喻:單車靜止時要平衡十分困難,相反在單車行走時便容易得多。同樣地,推動文明社會發展這部單車向前行,有了一人一票選舉的動力後,要建立和諧社會便容易得多,而正因政制的單車已開動,以後要做政治改革也會更輕鬆。如果再加上經濟動力,一部較快的單車前進起來會更四平八穩。反觀西方民主國家正正就是失去了經濟動力,連帶政治平衡也一併失去,以致政局動盪。例如早前法國內閣因削赤問題出現分歧而解散、歐洲多國出現極端右翼政黨(美國則有茶黨)且支持度不斷上升等。看來FT文章所說的削弱和衝擊西方60年來民主制度的結構性趨勢,很可能陸續有來。歸根究柢,在只是majority rule的地方,政治人物為了買票,無可避免開出很多空頭支票,建立如法國等的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承諾「老有政府養、病有政府醫」等糖衣毒藥。但如今到這些支票要兌現時,負責找數的卻時上述面對22%失業率、毫無上流力可言的年輕一代。偏偏,香港的政客似乎未有溫故,將「你想」的民主放在民生議題如低津、三堆一爐之前,繼續拉布;到現在外國開始反思自身制度結構性嚴重問題時,還盲目相信香港要重蹈西方某一種民主制度過去60年覆轍。

香港過去60年都一直在走屬於自己、獨特但成功的路。獨特,在於我們走過最長的殖民地歷史,一直渴求並擁抱民主、自由;成功,在於自強不息、幸福靠自己的思維已植根港人心中。這些核心價值定可推動我城更上一層樓,亦避免重蹈西方國家的覆轍,成為全球少數有增長有上流力的城市。我希望港人能夠停止在政治這格子裏打生打死,做到全民知港,明德格物。明德者,了解甚麼是德行、甚麼是好事;格物者,清楚知道香港問題的緩急輕重,明白再不行動的嚴重後果,也把精力聚焦在討論和落實利民利港的政策。否則,若我們任由明明已握在手中的黃金機遇流走,不但會令教育最好的八、九十後失去舞台,大失所望;打拚一生的嬰兒潮晚年病倒時因醫療體系崩潰而無依無靠;還辜負了在二戰、越戰、韓戰等無比艱苦環境中把香港的繁盛基礎交到我們手中、最偉大也正在急速逝去的長者一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