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4, 2013

「同理講心」(三):八十後,黃金五十年靠晒你啦!(下)

(刊於AM73020131月14)

作為未來50年的最大得益者,第三代的八、九十後一定要是在香港未來如何發展方面問得最多問題的一代;而答案不在電腦,而是蘊藏在上幾代香港人的心、腦裡面。

縱觀香港成功因素,不外幾個條件:努力不懈;永不說「不」的奮發打拚精神 (can-do spirit);不論在社會或是工作中的團隊合作精神(teamwork);凡事目光長遠放眼將來;超越自己個人的宏大志向 (A higher goal than oneself) ;最後是運氣和機遇。八十後要接棒,最需要的未必是甚麼國民教育,而是地道「香港教育」——跟父母、公公婆婆多吹水,多聽聽他們的香港故事,知道香港成功之道, “How we got here!”

上周看似說盡八十後壞話,但我絕非看扁他們;年輕一代有很多與我們這代不同的特質,可互相取長補短。很多HR可能覺得他們做事太「唯心」、衝動、不可靠,但唯心本身並非壞事——正如我的一位八十後研究員說過:“Many people in my generation will give up everything to join an NGO in a heartbeat!”(我這代很多人想也不想便會放棄高薪厚職,加入非牟利組織工作!) 八十後不僅學歷高,而且多才多藝、有理想、有熱情;他們有的在四川地震後自發到災區協助救援,有的在醫科以A+成績畢業後遠赴非洲當無國界醫生,有的全力投入環保運動……這些都是我一代人年輕時沒想過要做的事,不但反映現今青年敢於追求夢想,更突顯父母對他們追夢的無條件支持!

HKGolden50的構思也是源於跨代交棒的意念——八十前只有我一人,八十後高材生則有9個,因為他們是黃金50年的最大得益者 (我可不太想活到一百多歲),所以為建設黃金50年「擔泥托水」的也應是他們!兩代人相同目標、不同思維角度的協同效應 (synergy effect) 極大:Facebook、Blog由他們一手包辦,亦是他們提議在年輕讀者較多的am730撰寫專欄,否則我便無緣和大家見面了!我們組織成立一年多出版了多份份量十足的報告,也舉行了超過200場知識分享座談會,為香港最美好50年用心用腦用力;若你覺得我們略有成績,那麼你也要相信這種跨代合作模式不僅在NGO有用,在商界、社企、家庭同樣會行之有效!

HKGolden50的一個核心信念是帶頭建造香港最美好50年的必是八十後,因為他們在先進價值觀沐浴下成長,對社會經濟建設的態度漸由上代的「最大化」(maximizing) 轉變成「最優化」(optimizing) ,由以往單純追求最高利潤變成兼顧文化、環境保育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香港除更繁盛外還可更人性化、更環保!

香港年輕人在全球八十後博弈中佔盡先機——美國年輕人平均每人肩負數百萬港元各式債務,香港200萬年輕人卻每人坐擁50萬儲備;他們要還上代的債,我們卻有上代留下可讓八十後發揚光大的本錢,兩者已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香港八十後身在福中要知福了!八十後要帶領香港再創輝煌,除了好好運用自身優勢、參考前人經驗,只需一個心態上的改變(mindset change)——如果年輕人可把視野放遠放闊一點,不再只聚焦在big picture的幾個像素(pixels)上,那麼他們為香港畫出來的“next picture”,必定會比前兩代的更豐富、更豔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