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AM730,2012年12月10日)
其實,很多各行各業的私人企業已蠢蠢欲動,準備到內地市場大展拳腳;反而,過往的政府卻似乎仍然慢人一步,尚未看到教育、醫療等公營主導的香港「誠信行業」龐大潛能!
香港一眾公營服務質素毋容置疑,在亞洲更是首屈一指——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在亞洲排行首20間大學中獨佔4位,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卻只佔3間,科大剛蟬聯EMBA世界第一;我們的學術自由、院校廉潔性、國際認受性更依然遙遙領先,賄賂校方「買學位」、付錢買分數、大規模學術研究造假等已成內地學界常態的現象在香港聞所未聞;醫療方面,香港在器官移植、癌症治療等技術均屬世界一流、初生嬰兒、幼童死亡率在全球長期位列榜尾,03年沙士期間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 更充份彰顯了醫護人員專業精神和效率。對比內地醫院治病靠關係、靠紅包,新症動軏施以吊鹽水、抗生素等等,不論制度或技術仍與香港有很大距離。
香港醫療、教育不僅服務優質,更是價廉物美——香港人均醫療開支差不多是發達國家最低,僅經合組織 (OECD) 7成、英國三分二、美國三分一;教育方面亦如是,香港不但學生支付每年4萬餘的學費遠低於歐美,而政府的教育支出在先進國家中亦屬偏低。當一門生意成本低品質高而顧客需求龐大,老闆當然會全力擴張,增加容量吸引各方人客;香港教育和醫療服務的最大老闆——政府在過往幾年卻似乎反其道而行,絲毫沒有進取之心!公立醫院十年一所也沒建、大學學位數量十年如一日,唯獨建設了幾百米高的沙包陣;與此同時,新加坡已極力招攬世界名校落戶、引入大量海外醫生,把自己定位成亞洲醫療和高等教育中心!在對手全力進攻之時,我們卻只懂龜縮在後場防守。且看歐洲足球,從沒一支球隊守和全季38場後奪得聯賽冠軍,進攻永遠是致勝關鍵——我們坐擁一眾世界級服務業「前鋒」,是時候主動出擊,搶回本應屬於香港教授、香港醫生的商機、就業機會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服務業的出口非但為了「搵錢」、就業,更關乎香港國際都會地位:以教育為例,吸納世界各地留學生的教育系統絕對是國際都會的一個標誌,因為它不僅出口學位、知識,更出口了價值觀。倫敦之所以成為偉大國際都會,非因它城市本身、以至全英國的經濟文化實力,而是因為它強勁的價值觀出口——倫敦本科學位數目達3萬,比香港多近倍,其留學生總數更高達11萬,為全球最多,香港約4000內地留學生登時相形見絀;這些留學生在倫敦求學、生活多年後,自然會受倫敦的文化、價值觀薰陶,在他們學成歸家後,便一併把價值觀帶回其故鄉,影響當地社會!借鏡倫敦,我們與其只讓700萬港人孤芳自賞,不如開放給13億人的祖國、71億人的全世界,讓全國、全球公民到來感受我們賓自如歸的服務態度、體會我們歷經170年磨練的優秀價值觀,讓香港誠實、勤奮、靈活變通等價值得以傳揚至全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