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8, 2012

把餅造大,不要再派!


(刊於AM730201212月28)

黃金五年內第三個聖誕節剛過,也是說這個全球獨有、讓香港得以騰飛的契機只餘下短短兩年,但我們要急起直追的建港投資還多的是!

令筆者最感憂慮的是,正當香港需要大力投資,擴充佔我們經濟93%的服務業軟、硬件容量(capacity) 之時,社會上卻有聲音要求政府在施政報告和預算案中大手「派糖」甚至像澳門般「加碼」派錢,「還富於民」。HKGolden50一向認為政府絕不應靠「派糖」紓解民困。除非:一、派糖能真正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二、政府必須能長遠負擔開支,那派糖才站得住腳。

首先,我們眼前面對的是軟、硬件雙樽頸 (twin bottlenecks) 的問題。我們的商場、舖位、酒店、寫字樓、私樓、居屋、公屋等硬件通統不夠,所以租金急升;我們的大學學額、宿位、再培訓不足,加上即將開始的退休潮勢使我們未來十多年損失近30萬或近8%的勞動人口 (即軟件),才是現時工資上漲,老闆一員難求的主因。軟、硬件同告緊絀引發結構性通脹 (structural inflation) ,本港核心通脹連續17個月在4%以上,政府亦估計來年通脹勢比預期高——而回歸以來的15年的平均通脹卻接近0%!

雙樽頸乃供應問題,派糖極其量是治標不治本。一天供應不增加,寬免多少個月差餉也寬免不了高樓價;一天商業硬件不夠,退多少稅也退不了高企租金!因此,現時首要任務肯定是提升生產力,使得香港能以同樣的土地和人手,創造更多價值 (value added) ,服務更多顧客。講到底,容量不足源於過去十多年的投資不足 (underinvestment) 。比如21世紀首10年內,人口多了6%又老了十年,卻連一間新醫院也沒有,但九十年代卻有八間——假如不建新醫院和增聘醫生,派多少錢也派不走人口老化對醫療體系的衝擊。當香港由今天不足100萬長者到將來超過200萬長者,先別說醫療通脹 (medical inflation) 會有多嚇人,更嚴重的是因醫院、病床和醫生短缺所引致的醫療失誤、延遲診症甚至失救,必定倍數增加!

其次是負擔。目前庫房的確充盈,截至六月底政府財政儲備達6,700億,佔GDP超過三分一,足以支持政府開支20個月,負擔能力似乎不是問題。但公帑絕非「有錢就派」,而應看經濟的潛能多大。黃金五年為香港帶來騰飛機遇,目標成為像美國人均年收入38萬港元,而非今天28萬港元的經濟毫不過份。正如仍有增長潛能的企業不會把賺來的錢「派大息」,反而會重新投資 (reinvest) 在企業身上,增加市場佔有率,換取未來更多收入;那既然香港經濟客觀而言不止於此——且看總就業人數在20個月內增加了4%,在最大基數上創最高增長 (highest growth on the biggest base) ——則今天必需大力投資,而絕非「收一蚊派一蚊」。

運用公帑要「應使則使」,財爺曾司長說得很有道理。倉庫穀物充盈,我們固然可以大快朵頤,吃一頓除夕大餐;但既然明知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更應該「種大個餅」,讓我們未來得以輕鬆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額外開支,支持經濟民生,長遠即使面對外圍風雨,每一餐都比現在更大、更豐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